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等相关法律,坚决担负起保障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深入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
(一)强化机制建设
2023年5月,自治区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厅等6部门联合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专项工作机制方案的通知》(新发改环资〔2023〕236号)。2023年7月,印发《自治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2023年工作要点》,部署2023年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重点工作任务。2023年10月,召开食品浪费抽样调查有关工作协商会议,专题研究推进我区食品浪费抽样调查工作,明确在乌鲁木齐率先开展抽样调查工作等。2023年12月,召开自治区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会议,总结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进展成效,专题研究分析面临的形势和问题,部署下一阶段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规划引领、明确工作重点、抓好关键环节。
(二)全链条推进粮食节约减损
1.推行农业节约用种。一是推动高标准农田与制种基地建设相结合,优先在自治区认定的“四个百万亩”制种基地建设高标准农田。二是推进国家4个制种大县和6个自治区种业基地提升项目实施,不断提升种植基地生产水平。三是组织地县种业管理部门加强制种生产备案、种子生产经营证核发管理。开展农作物制种基地制种备案及生产管理指导服务,加强种子繁育阶段的检查管理。四是进一步提升机械化播种质量,实施优机优补,保障播种质量,推进主粮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不断提升。
2.加强粮食生产环节减损。一是实施新疆粮棉生产主要气象灾害及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研制项目,注重预防和减损,构建灾前、灾中、灾后综合调控技术体系。二是实施伊犁河谷主要粮食作物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集成主要粮食作物绿色丰产节本增效技术措施。三是实施新疆特色粮经作物绿色生产关键技术研发项目,研究集成棉花、玉米、恰玛古土壤培肥与合理轮作、定向提质化肥增效减施、智能灌溉、残膜回收等关键技术。
3.提升粮食机收、收储环节减损。一是实施大型粮饲玉米及大豆收获关键技术研究及智能装备创制等项目,开展收获机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二是落实中央及自治区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补贴产业发展短板机具和高效智能农业机械,加快推动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三是组织开展机收损失监测、第三方随机抽测。组织开展粮食作物在用播种机、收获机质量调查和作业机具田间测评选型,引导改进播种、收获机械产品性能。四是高起点谋划推进高标准粮仓建设和改造,深化智能化应用,推进粮食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提高科学储粮水平和品质保障能力。发挥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提升储粮技术和管理水平。
4.抓好粮食加工环节减损。一是加强粮食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促进面粉加工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小麦适度加工技术和麦麸、麦胚等副产物,实现粮食作物节约成本、提质增效。二是实施核桃油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新疆特色农副产品贮运和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系列项目,优化农副产品发酵、调制工艺,推进粮油副产物全值利用。三是2023年6月、9月,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开展2023年主粮作物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工作,形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夏粮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报告》《202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秋粮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报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汇总表》等上报国家农业农村部。
5.落实粮食运输环节减损。一是优先选用专用粮食运输载具,并常态化检查运输载具状态,减少粮食撒漏或湿损风险,确保运输载具安全卫生,粮食包装材料、容器、运输工具符合质量、食品安全标准要求。二是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托运环节质量检验,加强托运粮食质量安全管理。三是针对粮食品种和特定运输周期,有针对性的采取隔热、保温、抑菌等技术手段,降低粮食运输过程中结露、发热和虫害等风险。四是在入库环节使用高效环保的粮食清理系统、密闭高效输送设备、除尘和抑尘技术设备,做好粮食清理抑尘降碎。
6.推进消费环节节约减损。一是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组织完成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定期向国家上报开展制止餐饮浪费专项行动情况统计表汇报餐饮环节食品浪费调查有关情况。二是充分发挥餐饮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大《反食品浪费法》的宣传普及,推动形成绿色餐饮发展的常态化、制度化机制,开展绿色饭店创建活动,倡导“光盘行动”,减少餐饮行业食品浪费。三是承办第四届中国绿色消费节新疆峰会,促进饭店与餐饮行业交流合作和绿色发展。
7.强化重点领域监督检查。一是开展“随机查餐厅”行动,常态化监督检查;针对接待婚宴、旅游团等大型活动的餐饮酒店进行重点执法检查。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发挥12315平台和消费者协会等投诉举报渠道作用,加强节日期间针对焦点热点餐饮服务执法检查力度。三是加强曝光震慑,重点检查并通过公众号短视频曝光未主动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等违法违规行为,流媒体公布餐饮浪费“红黑榜”。
8.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启动公共机构绿色食堂示范点建设工作,打造一批标准化、绿色化建设管理的公共机构食堂。二是在完成全区机关食堂基本情况统计摸底的基础上,建设机关食堂反食品浪费线上成效评估平台,自治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对全区84家机关食堂进行抽查评估并就抽查评估结果进行通报。
9.营造粮食节约浓厚氛围。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低碳日、第五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科技活动周等活动,通过拍摄宣传教育片和公益广告、主流媒体宣传、发放宣传册、发送公益短信等方式,发挥全区29个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形式多样进行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宣传,广泛传播爱粮惜粮的绿色消费理念。积极组织参与国家“公共机构食堂反食品浪费‘小妙招’活动”、粮食储存节约减损“小发明小创造小创意”作品征集和“储粮故事”征文活动。
二、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取得积极成效
1.收储环节节粮减损工作有效加强。一是落实中央预算内及自治区预算内补助资金,实施重要农产品仓储设施项目,进一步提高仓储能力。落实行业对口援疆项目,新建高标准粮仓。二是积极发挥全区84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作用,服务涵盖699个乡(镇),辐射区域内粮食损耗浪费平均降低4%左右。三是持续改善提升粮油仓储物流设施条件,储粮技术应用比例达74%,低温准低温绿色储粮能力达持续提升。四是加强对储存环节粮食损失损耗情况开展统计调查分析。全区农户(新型经营主体)储粮综合损失率为2.1%,粮库储粮综合损失率为0.004%,粮库储粮综合损耗率为0.43%。五是开展库点系统优化升级,实现库点、省级、国家平台数据互联互通,政府储备粮食智能化监管,被国家确定为监管信息化建设示范省份。
2.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健全。一是积极发挥车购税“以奖代补”资金作用,支持各地新建16个乡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站;在伊犁等地挂牌设立5个“中邮驿站+乡镇综合服务站”,打造30条农村客运车辆代运邮件、快件线路,乡村粮食物流网络更趋完善。二是铁路总公司投入粮食专用箱2万余支,上半年,集装箱出疆粮食运量、粮食入箱量较上年同期分别增加15.8万吨、2.5万吨。三是严格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等各类优惠政策,免征各类相关费用,有效降低我区粮食运输物流成本。
3.重点领域监督工作持续深入。全区开展“随机查餐厅”行动2687次,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25935家,发现其中1398家存在浪费行为,整改问题1465个。餐饮消费高峰期对接待婚宴、旅游团等大型活动的餐饮酒店进行执法检查,组织村(社区)食品安全协管员在就餐高峰期开展“随手拍”行动。自治区市场监管局累计发布5期共50件未主动进行防止食品浪费提示提醒,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等违法违规行为典型案例。
4.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走深走实。各地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昌吉州制定出台《进一步规范州直机关食堂运行管理实施方案》,形成标准统一、考核统一、经费统一的食堂保障新格局。克拉玛依市采用集中管理的运营模式,为干部职工提供固定时段可回收打包餐盒外卖送餐服务,深入推进食堂绿色管理。乌鲁木齐市等其他各地、州、市均通过完善机制、强化宣传等方面推进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链接